作者: 孟欣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(fā)表時間: 2021-06-03 10:32
□記者 孟欣
6月,雖已臨近麥收農忙時節(jié),但走進鄆城縣張魯集鎮(zhèn)大譚村,仍能從村居院落隱約聽到戲文之音,聲聲弦樂也不斷從街頭巷尾傳出。每當夜幕降臨之時,村內整潔寬闊的文化廣場上、村支部大院內,一支支秧歌隊、廣場舞隊、曲藝隊接連亮相,吸引了眾多村民前來觀看,一股鄉(xiāng)村文化之風不僅吹出了大潭村村民當代農民的精神風貌,更是將文明鄉(xiāng)風、良好家風、淳樸民風吹進了每個人的心中。
用現代聲音傳承棗梆“富民”之音
“當時村子里組建棗梆曲藝隊是為了生計?!爆F年82歲的村民湯紀民回憶道,“那時我年齡還小,僅有幾次跟著大人邊學戲邊‘跑江湖’的經歷,真是太不容易了?!?/p>
而現在,通過土地流轉、成立果蔬種植合作社、創(chuàng)建扶貧車間,大潭村村民的生活早已今非昔比,家家戶戶不是做生意發(fā)了家,就是立足農村謀得了另一片致富的天地。
雖然村民富裕了、村子基建也越來越完善,但是村民精神層面如何“富?!背闪舜筇洞妩h支部書記湯慶穩(wěn)的心頭大事。
“沒有文化的發(fā)展振興,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鄉(xiāng)村振興?!睖珣c穩(wěn)深知文化振興的重要性,他結合本村發(fā)展歷史,先從幾近失傳的棗梆曲藝下手,編排新曲戲,將文明鄉(xiāng)風潛移默化地灌輸至村民心中。
“聽說要重組棗梆劇團,村里原來的老戲骨一下子全都到齊了?!睖珣c穩(wěn)說道,“昔日小戲姑,如今已徐娘半老;當年的青春小伙,現在也已鬢發(fā)斑白。30多年又重拾兒時夢,他們舍掉農活從蔬菜大棚里趕來,從孫兒的繞膝中逃來,從生意的繁忙中跑來,從曠野里走來……”
人員到齊后,湯慶穩(wěn)和棗梆劇團團長湯慶軍一邊讓大家重拾棗梆劇種的技藝,一邊聯(lián)系上級有關部門出新劇本,“劇本內容主要以反映當下農村新風貌、宣傳普法知識為主。”湯慶穩(wěn)說道,劇本下來后,一眾人又開始投入到緊張的編排演練當中。
截至目前,該劇團以新劇形式,參加演出30余場,在不斷豐富村民精神生活的同時,還起到了宣傳文明鄉(xiāng)村、法律知識的作用。
“廣場舞”也能化解鄰里矛盾
“來,大家辛苦辛苦,再練習一遍,離演出時間沒幾天了,得抓緊?!?月1日中午,在該村文化廣場上,一群身穿靚麗演出服的廣場舞大姐,雙手舞動著彩色絲帶,跟隨音樂旋律,不斷旋轉、舞動著。
“過段時間有個關于‘禁毒’的公益宣傳演出活動,俺們村的廣場舞被選中上臺表演,大家就利用白天的空閑時間聚在一起多練練?!爆F年52歲的湯愛紅告訴記者道,“俺們村有好幾個廣場舞隊、秧歌隊,經常接到演出的任務,村里每年也舉辦好幾場大型演出活動,像鎮(zhèn)里的消夏晚會,都是在俺們村舉辦的?!?/p>
據悉,在發(fā)展棗梆劇團的同時,大潭村還成立了多個廣場舞隊、秧歌隊,不僅豐富了村民的業(yè)余生活,而且還帶動村風不斷向好。
“自從成立了眾多廣場舞隊、秧歌隊,村里說閑話、打閑牌、喝閑酒的人基本上不見了,鄰里關系也比之前和睦了很多,如果村里有鄉(xiāng)鄰紛爭,在這些姐妹的勸說下,基本上很快就能化解,可比我們這些村干部上門規(guī)勸有效多了?!睖珣c穩(wěn)說道。
“看不出來吧,我們這個隊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,大家是越跳越年輕了?!爆F年56歲的王誠民笑著說道,“全隊有23個人,基本上涵蓋了全村的姓氏和親戚關系,都成了親姐妹。”
近期,為慶祝建黨100周年,大潭村還計劃開展一系列文化活動,如提上日程的民俗文化節(jié)、武術文化節(jié)、歌舞比賽、送戲到敬老院等。
據張魯集鎮(zhèn)宣傳委員李建軍介紹,近年來,該鎮(zhèn)因勢利導,積極倡導鄉(xiāng)村文化生活,在全鎮(zhèn)33個村修了31個文化廣場,先后出資20多萬元為表演隊配備了音響、服裝等裝備,從2016年到現在先后舉辦了多屆曲藝匯演和廣場舞匯演,每次參演人數都在300人以上。“唱戲、跳舞、扭秧歌、練武術等,現在成了老百姓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。”他說。